![](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7-min.png)
关注
2023-06-09 18:57
来自山东
众所周知,僧人推崇人世间众生平等、止杀生灵,所以动物的肉类他们是不能食用的。这就让很多人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即僧人和尚不吃荤腥的肉类食物,那他们的体型一定是修长清瘦的。
但当我们走进寺庙的时候,就会发现庙里的许多和尚都长得憨态可掬,一副肥头大耳的模样。说到这,就会让人产生一个问题,和尚每天都不食肉,为什么他们却比吃肉的普通人还要胖呢?
大多数人对佛教文化的理解,第一反应是佛教戒杀生灵,万物平等。长此以往,人们会下意识认为佛教不食荤腥是因为他们不忍心残杀生灵。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当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对吃不吃肉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导致佛教僧侣不吃荤腥的传统,是南朝梁武帝的一个举措造成的。
史书记载,梁武帝萧衍生前是一位虔诚的佛教教徒,而且在国内大力发展佛教文化。
传说在他64岁时曾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在寺庙居住了3天后,宣布大赦天下并改了国号。在随后的20年中,他又曾3次出家。要不是国家需要和众臣的极力反对,那梁武帝萧衍一定是佛寺里的一个逍遥快活僧人。
萧衍的这种行为,直接推动了佛教的飞速发展,而且国民们也纷纷效仿,一时间大家都成了“虔诚”的佛教徒。
在佛教飞速膨胀的同时,带来了另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那就是民众们都去佛寺了,梁国的民生发展怎么办?
“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天下户口,几亡其半。”这就是此时梁国对佛教推崇的真实写照。
当时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市井小民都把出家做和尚当成彰显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
可这样的后果是,梁国再也没有人愿意做其他事情。市井贸易惨淡、大片耕地荒废、国库粮库收入锐减。为了阻止这样的行为进一步蔓延,梁武帝下令拆除大量寺庙,并下令40岁以上的人还俗。
可当时,佛寺里优渥奢靡的生活环境,让人们不愿意离去,就在梁武帝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突然想到了《楞伽经》《涅槃经》等如来藏系经典“食肉者断大慈种”之说。
于是颁布了一条法令,所有僧侣不允许食用荤腥食物,只能食用素食,违令者斩。从此奢靡享福的佛寺一下变得枯燥无味,除了极少数一心向佛的民众,其他的都纷纷离去。从此佛教僧侣吃素的生活习惯就被流传下来,直到今天。
让我们不解的是,几千年的吃素习俗为什么会让一些和尚变得肥头大耳呢?这主要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一个思维上的误区。
我们的思维常识认为,人只有经常吃肉类食物才会发福,如果长期食用蔬菜水果就会变得清瘦,这就是误区的根源所在。
大量的科学实践证明,那些碳水含量丰富的米、面和大部分植物蔬菜其含有的热量往往更高,长期食用这些食物,再加上和尚的运动量相对较少,就会导致身体长胖。这就是僧侣吃素发福的根本原因所在。
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佛教世界的生活环境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他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每天每顿都是白饭青菜。
他们也有打牙祭和大量改善日常生活的机会。随着佛寺香火的不断旺盛,这样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多。
比如佛界知名的“素斋”,它是用植物浓油和赤酱烹饪而成的素食。其含有大量碳水物质和热量,再配合米面食用,身体吸收的能量反而会大幅增加。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年长的僧侣日常工作大部分时间是打坐和诵经祈福。寺中的杂活都是由年轻或刚入寺的小僧尼完成,这也是我们总看到,年龄越大的僧侣肥胖的几率越高的原因。
所以,人发福长胖不完全由高脂肪的食物决定,长期食用高脂肪的食物,长胖的概率是相对较高的。
但日常的米面和大量的植物蔬菜含有较高的碳水混合物和非常高的热量,如果长期食用这些食物,又没有相对应的运动量,那多余的能量就无法得到释放,最后就变成了人体大量脂肪的堆积,导致身体发福长胖。